美國國家醫學研究院(IOM)於1990年定義醫療品質為「提供給個人和群體的健康服務,能夠提升期望的健康結果,並符合當前專業知識。」醫療品質的目標包括安全性、有效性、效率性、及時性、平等性及以病人為中心等元素,將病人的需求置於首位,並在服務過程中保持或提升品質。醫療品質指標則是評估和改善醫療照護品質的重要標準,有助於提升病人照護品質、適當運用醫療資源並促進機構進步。
在台灣,醫療品質指標由衛生福利部和醫策會等單位負責制定和實施,透過持續收集和分析疾病指標,推動醫療機構之間的健康競爭,以提升醫療品質。
結構面(Structure):
過程面(Process):
結果面(Outcome):
TCPI指標
醫策會運用十年醫療品質指標經驗,參考國內外各種指標系統及發展趨勢,配合國內衛生政策,建立台灣臨床成效指標計畫(Taiwan Clinical Performance Indicator, TCPI),以期增加指標於臨床的運用性,藉由發展更貼近臨床照護的指標,並建構即時性高且易於管理的系統,協助醫院進行機構內部成效監測及改善。
醫院評鑑持續性監測指標
醫院評鑑持續性監測指標係由醫策會自2007年開始試辦,目的為建立全面普遍適用所有醫院的指標系統,未來評鑑的書面審查與現場訪查並重,衛生福利部為協助醫療機構落實評鑑日常化,將書面審查指標建置為持續監測的指標,建立全國性醫療照護品質的資料庫,提供醫院評鑑時之參考
SQC (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)
定義:SQC,統計品質控制,是一種利用統計方法來監控和管理製程及產品品質的技術。它的目的是透過數據分析來確保產品和服務符合既定的品質標準,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。
主要組成:
SPC (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)
定義:SPC,統計製程控制,SPC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持續監測製程來保持穩定性並減少變異,從而保證產品品質。
主要組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