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邦幫忙

2024 iThome 鐵人賽

DAY 24
0

醫療品質管理定義

美國國家醫學研究院(IOM)於1990年定義醫療品質為「提供給個人和群體的健康服務,能夠提升期望的健康結果,並符合當前專業知識。」醫療品質的目標包括安全性、有效性、效率性、及時性、平等性及以病人為中心等元素,將病人的需求置於首位,並在服務過程中保持或提升品質。醫療品質指標則是評估和改善醫療照護品質的重要標準,有助於提升病人照護品質、適當運用醫療資源並促進機構進步。

在台灣,醫療品質指標由衛生福利部和醫策會等單位負責制定和實施,透過持續收集和分析疾病指標,推動醫療機構之間的健康競爭,以提升醫療品質。

醫療品質三構面及指標

結構面(Structure):

  • 衡量醫療機構提供高品質服務所需的資源和條件。
  • 評估項目:床位數、醫療器材數量、醫護人員資格與經驗、服務流程和安全等。

過程面(Process):

  • 衡量醫療服務提供過程是否符合標準。
  • 評估項目:病人住院時間、藥物使用率、醫師看診時間等。

結果面(Outcome):

  • 衡量醫療服務結果及病人健康狀況。
  • 評估項目:病人滿意度、死亡率、復發率、住院後生活品質等。

醫療品質指標

TCPI指標
  醫策會運用十年醫療品質指標經驗,參考國內外各種指標系統及發展趨勢,配合國內衛生政策,建立台灣臨床成效指標計畫(Taiwan Clinical Performance Indicator, TCPI),以期增加指標於臨床的運用性,藉由發展更貼近臨床照護的指標,並建構即時性高且易於管理的系統,協助醫院進行機構內部成效監測及改善。
醫院評鑑持續性監測指標
醫院評鑑持續性監測指標係由醫策會自2007年開始試辦,目的為建立全面普遍適用所有醫院的指標系統,未來評鑑的書面審查與現場訪查並重,衛生福利部為協助醫療機構落實評鑑日常化,將書面審查指標建置為持續監測的指標,建立全國性醫療照護品質的資料庫,提供醫院評鑑時之參考

醫療資訊於醫療品質管理應用

SQC (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)
定義:SQC,統計品質控制,是一種利用統計方法來監控和管理製程及產品品質的技術。它的目的是透過數據分析來確保產品和服務符合既定的品質標準,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。
主要組成:

  • 數據收集:通過抽樣和測量收集有關產品或製程的數據。
  • 數據分析:利用統計工具分析數據,包括平均值、標準差、變異數等。
  • 圖表使用:使用控制圖等圖表來可視化數據和趨勢,幫助識別問題。
  • 改善措施:根據數據分析結果,提出和實施改善措施,以提升品質。

SPC (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)
定義:SPC,統計製程控制,SPC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持續監測製程來保持穩定性並減少變異,從而保證產品品質。
主要組成:

  • 控制圖:SPC的核心工具,用於監測製程變化,並及時識別異常情況。控制圖能夠顯示製程的變異是否在可接受範圍內。
  • 過程能力分析:評估製程在給定條件下產出符合規格的產品的能力,通常使用Cp和Cpk指標。
  • 數據收集:在生產過程中持續收集數據,並進行實時分析。
  • 問題識別與糾正:一旦發現製程偏差,立即進行分析和糾正,以防止不良品的產生。

上一篇
Day23 電子病歷
下一篇
Day25 遠距醫療
系列文
醫學資訊管理師證照攻略:我的備考筆記與重點分享30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